Support
About Us
LoginContact Sales
EN
UD Blockchain
InfiniAI
Security
Cloud Server
Network
Cloud Hosting
Solution
UD Blog
LoginContact Sales
Support
About Us
EN

UD Blog

Unveiling Perspectives and Delivering Insights Related to Tech

BTC hashrate hits ATH! Crypto lenders moonlighting as miners? The Love and Hate of Cryptocurrency - 2


(Chinese version only
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does not provide English version.)

各種暴富神話、媒體誇張報道以及人們的 FOMO(Fear of Missing Out)使得 2017 年成為比特幣進入大眾視野的一年。一浪高潮一個低谷,2018 年至 2020 年加密貨幣進入熊市,直到美國無限 QE 救市救經濟才迎來新一波加密浪潮。這趟致富直通車使不少投資者一夜暴富,亦有人輸得「褲穿窿」,我們來看看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ad-banner1

 

數碼淘金潮

升值三千萬倍的比特幣與他的同伴,成為了今次無限 QE 的主角。2020年12月,加密貨幣市場因 QE 關係,開始進入牛市。投機者都開始注意到今次的機會,開始發挖各樣暴富機會。而其中一個門檻較低的是用顯示卡挖 ETH。當時不少人在社交網分享挖礦兩個月即回本﹑RTX2080 每日可賺 USD$5﹑挖礦財富自由等等。本來我都只是看看而已。但到了農曆新年,最早入場挖礦那批礦工已經賺夠回本。看到這樣我的心難忍這樣的金錢誘惑,於是我花重金買下了一批電腦硬件去組裝我人生第一台礦機。

礦工花重金添置礦機提高收益

 

裝機完成後,我立即下載挖礦所需的軟件 ─ Nicehash,這個是最簡單易用的挖礦軟件,簡單幾個步驟即可開始挖礦。當時我的配置是一台 RTX3080,一台 RTX2080,最高每日收益高達 USD$20,一個月高達 USD$600,換句話說兩個月就可以回本。當時真的很興𡚒,沒有想過賺錢可以這麼輕鬆。

 

一張 RTX 3080 可以挖到價值 USD$9.14 的 ETH

但漸漸,挖礦的問題開始浮現。首先,每日的收益十分不穩定。礦工們的收益都基於目前挖礦難度﹑幣價﹑以及礦池發放收益的模式及頻率等因素。當愈多人同時挖礦,則會令挖礦難度上升以及攤薄礦池收益,令礦工收入減少。其次是散熱,我將電腦所有風扇都換做俗稱「貓扇」工業級散熱風扇,功率固定 100%,那個噪音巨大得真的很令人難忘。最令人詬病的是耗電問題,我這樣運作兩台礦機,一個月電費直迫千五港元,減去收益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賺。更不用說每日要忍受挖礦時帶來的噪音及廢熱。

最後我決定在4月出清所有礦機硬件,正好在淘金潮最高峰時退出。就因此而賺了一小筆。

 

中心化的去中心化金融

出清礦機賺了炒價以及挖礦的收益,使我有一些閒置資金可以投資。剛好我見想更進一步了解加密貨幣生態,於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DeFi。

早在四月,我已有留意 BSC 上的 Pancakebunny。這個挖礦收益平台,可將流動性挖礦(Liquidity Minting)收益最大化。留意這個挖礦跟以上提及用顯示卡挖礦是兩碼子的事,流動性挖礦是指投資者為 DEX 提供流動性,成為 Liquidity Provider(LP),其他 DEX 使用者如透過該 LP 交易,當中手續費會分配給 Liquidity Provider,而這個收益模式則可以稱為流動性挖礦。

Pancakebunny 上的礦池收益很誇張,最高試過 200% 年利率。就算放在今天加息大時代來看,各大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都只不過做到 5-6%,可想而知 200% 是一個天文數字。看到如此龐大的利潤,我無理由不去玩玩吧?我小注 USD$1000 先試試看,過了一星期這小注已經滿足不到我,加大籌碼到五千,最後更去到一萬。在短短一個月,就賺了近 USD$1000 的利息,躺平賺錢的感覺十分良好。

踏入初夏,有艘鐵達尼號駛進加密貨幣藍海。看似牢固的穩定幣機制﹑每日創新高的 TVL 以及最重要是每日高達 1.5% 的 APR,促使 Iron Finance 成為 DeFi 六月新星,整個市場都為之瘋狂。我立即將所有資金 All-in 全放進 Iron Finance 生態, 用了 USD$10,000 買入 433 個 Titan 幣,不用兩天就升到 USD$13,000。

 

433 個 Titan 在 2021/06/13 價值 USD$13,000

 

殊不知,這艘巨輪觸礁了。不是擱淺,是從攔中腰斷開兩半,極速沉末。所有事情只發生在彈指之間,我還在上班對事故全不知情,當我看到新聞時已經太遲,那 USD$13,000 已經化為烏有。回過神來,錢包上只剩下 433 個廢幣,我欲哭無淚。恨當時為何沒有發現事情的端倪,沒能早點發現及時止損。如果當其時已經有像 BlockTracer 的即時 SMS 異動提示服務,當事故發生時第一時間通知投資者,就可將損失減到最低。

2021年6月中旬 Iron 幣突然脫鈎引致 Titan 幣被大幅拋售及增發

 

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

結果是殘酷無情,人們亦食相難看。不過其實是有方法避免出現像我一樣慘烈的下場。每次投資新項目,都要 DYOR (Do You Own Research),要自己對項目方的背景,曾參與的項目,項目的白皮書,發展方向藍圖等都仔細研究一次。用自己對市場的了解以及對項目的了解程度再作投資決定。即使一個項目十分優質,團隊及其 Business Model 都十分有發展潛力,但不要忘記還有很多外在因素會影響到項目發展,甚至是存亡。我建議最多只佔整個投資組合的 10% 就好,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上,要分散風險。

FOMO 都是很多項目方會使用的操控市場的手段。項目方會預備一筆資金,在配合 Marketing﹑Social Media 的攻勢下,突然拉升幣價,再透過 Social Media 向不同 Channel 發放拉升消息,再作一些官方的軟性宣傳,令一些沒有 DYOR 的投資者恐荒地將資金投入。這令項目方可以在投資情緒高漲情況下抽身離場,幣價就因項目方 Rug Pull 而插水,甚至歸零。所以投資者應防範該情況出現。當一個項目曝光率過高,不斷有媒體報道,社交平台不斷有人討論,幣價一日抽升 50-100%,那好大機會出現了 FOMO 情況,要即時沽清以防損失。

 

小結

接下來就是「戲肉」,同時都是最多人有所經歷過的故事,在前進到下一站之前,讓我們在驛站先喝口茶休息一下吧。各位讀者如果喜歡小弟的分享,敬請留意下一篇文章『加密貨幣的愛與恨 - 轉』!


UD Blockchain Newsletters

The smart way to stay informed on how blockchain, cryptocurrencies and digital assets are transforming global business!

UDomain Whatsapp